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>>
压力山大生活习惯不良
中青年脑溢血患者增多
“虽然同属脑中风,但脑溢血的病人构成和特点跟脑梗塞有所不同。”据吴多斌的临床观察,在这两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中,脑溢血跟脑梗塞的比例大概为3:7。其中,脑溢血患者相对年轻,40岁~50岁年龄段的患者相对多些,65岁以上的反而少;而65岁以后的脑中风人群则以缺血性的居多。
“这跟患者的生理基础密切相关。”他解释说,65岁以上的患者存在动脉硬化、心脏功能差的相对较多,心脏每一搏的力量小、血溶量少,容易形成脑血栓;再加上天热流汗多,如果水分补充不足,血容量更少,血液黏稠,易诱发缺血性的脑中风。而40岁~50岁的青壮年患者虽然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好,每一搏的泵血量高,血管压力也高,但血压控制不力,超过颅内血管难以承受的极限,反而容易导致脑出血。
“近些年中青年脑溢血患者有所增多,这与各种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。”吴多斌提醒说,不仅仅是有高血压等基础病患者容易因控制不力产生血压波动,事实上,普通人群因工作、生活节奏快过快、压力太大,或是承担多重任务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得不到足够休息,处于应急状态时人体肾上腺素升高以支撑身体高效运作,也可致血压突然升高,若突破生理极限同样易发生意外。而现代人生活内容丰富多彩,不一定是为了工作,熬夜、长时间刷屏、打电子游戏以及随之而来的睡眠减少、运动缺乏、疲劳过度、生理节律被扰乱等,在中青年中已成为常见的“通病”,应引起警惕。
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>>
警惕!高血压、肥胖青壮年是高危人群
“高血压患者和肥胖青壮年是脑溢血的高危人群。”吴多斌提醒,这些人在季节交替、极端(炎热或寒冷)气温持续时,更要定期监测血压,将血压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。特别是高血压患者,切莫擅自减药甚至停药。
另外,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又是家顶梁柱青壮年,更应定期体检,加强自我保健意识,及时发现自身状态的变化。特别是在节奏快、工作忙、压力大的状态下,更要学会自我调节,适当劳逸结合,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,让身体重新休整、恢复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