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生活秀 >

中西治癌差距在哪(4)

2016-01-01 17:06 来源:网络整理 点击:
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务之急,预防仍是首位 12月16日,美国《自然》杂志发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,指出对癌症风险产生最大影响

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>>

防霾产品到底怎么选?

  当务之急,预防仍是首位

  12月16日,美国《自然》杂志发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,指出对癌症风险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外在因素,而非基因问题。该结论直接反驳了年初《科学》杂志上约翰•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的“坏运气”致癌观点。

  陈万青认为,两者的观点并不完全矛盾,患上癌症一定有基因发生了突变,而基因的变异又源于很多原因,生活方式选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。所谓“基因决定说”,可以这样理解:本就带有易患癌基因的染色体相对更脆弱,在遇到致癌的外界因素时,也就更容易发生突变。事实上,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中,“生活方式癌”占癌症病人的比例高达80%,也就是说癌症被归属为生活方式性疾病。

 

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>>

防霾产品到底怎么选?

  正因如此,陈万青强调,我们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好癌症的预防工作,特别是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,让民众懂得如何尽可能避开致癌因素,了解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尽早就医,这应当是居于首位的、防治癌症最经济实惠的措施。据了解,英国现在对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很下功夫,建议人们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,这可以使英国的胃癌患病人数每年减少大约800例。美国人最重要的医疗理念之一也是预防和定期体检。比如,多数美国人喜欢去健身房锻炼,街上也常见到慢跑者,当地政府或大学则会有序地倡导组织步行活动等。

  其次是提高筛查效果,加大筛查覆盖面。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报道,为达到早诊早治的目标,日本厚生劳动省也正在准备将癌症筛查率从40%提升至50%。“但在我国实现全民筛查是不现实的,”陈万青说,一则是这样铺开,资金投入实在太大;二则筛查结果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。现在大多数癌症筛查的方法都存在争议,体检中流行的肿瘤标志物,更主要是用于临床观察治疗效果,而非确诊癌症,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癌症标志物可用于癌症筛查。

  最后,提高基层医疗水平。任何技术的革新,任何高端设备的应用,都不能替代医护人员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做出的专业诊断。如果基层医护人员的水平不足,即便配备了最好的检测设备也很可能出现漏诊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